雅爾塔會議斯大林突"變臉":非要得到外蒙古



13世紀初,成吉思汗率鐵騎橫掃亞歐廢棄物處理|廢棄物濾網處理大陸,把現在的蒙古國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都圈進瞭中國版圖。1691年(康熙三十年),康熙帝在多倫諾爾(今內蒙古多倫縣)與蒙古各部貴族會盟,外蒙古喀爾喀部全部歸附,清政府在外蒙古編旗設佐,標志著清朝對外蒙古實效統治的開始。

在當時的情況下,為瞭鞏固統治,清朝對外蒙古實施區隔化管理,不讓各旗之間越界遊牧,限制內地人與外蒙古藩部的往來,給予蒙古王公一定的自治權。但世事難料。清末“數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”超出瞭中國統治者的歷史經驗,原有的管理措施導致離心化傾向。雖然清廷緊急調整,實施邊疆與內地一體化的政策,繼1884年設立新疆省後,又籌議在蒙古地區建省,可嘆未及實施,清朝便滅亡瞭。

1911年12月28日,第八世哲佈尊丹巴(外蒙古活佛的名稱)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宣佈外蒙古獨立,自稱“日光皇帝”,改元“共戴”。從此外蒙古的分離問題一直是中國政府的心頭大患。但外蒙古獨立真正成為事實,還要從1945年的斯大林說起。

青年斯大林

美國人的提議正中斯大林下懷

1945年2月4日,二戰臨近尾聲。時任美、英、蘇三國首腦羅斯福、丘吉爾、斯大林舉行雅爾塔會議。蘇聯是否參加對日作戰,成為會議的重要議題。決定遠東戰局的關鍵一步棋,落在瞭斯大林手中。

此時的中國剛剛經歷豫湘桂會戰的慘敗,數十萬將士犧牲在戰場上。美國人認為,中國已經在8年抗戰中消耗瞭大部分實力,無力對日本進行全面反攻。單靠美軍無法在短期內擊潰日本。於是美國人向斯大林提出,希望蘇聯在遠東出兵,好處是可以得到外蒙古。這一提議與斯大林不謀而合。

第八世哲佈尊丹巴自稱皇帝後沒過幾年,十月革命就爆發瞭,蘇維埃政府雖然在1919年和1920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,宣佈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,放棄從中國掠奪的一切領土,但卻始終沒有把外蒙古當作中國的領土。1921年,恩琴率領白軍(十月革命後流竄的原沙俄軍隊殘部)進入外蒙古,擊敗中國駐軍,建立瞭傀儡政權。中國的北洋軍閥各派系互相推諉扯皮,遲遲不能出兵,反倒是蘇聯搶先一步,將恩琴剿滅,扶持蒙古人民革命黨建立瞭政權。

當然,話得說得好聽點兒。蘇聯聲稱出兵是為瞭“尊敬中俄兩國主權,以去除公敵,此公敵即白軍領袖恩琴是也”。1925年,在斯大林成為蘇聯領導人的第二年,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又告訴北洋政府外交部,說“蘇聯政府得蒙古當局之同意,開始由外蒙古撤兵,業已撤盡”。可實情是,蘇聯壓根兒沒有撤軍,外蒙古各地均有重兵防守。

有瞭軍隊駐紮,蘇聯開始操控外蒙古的一切。1937年,在蘇聯專傢的指導和3萬蘇聯紅軍的監督下,外蒙古開始肅反運動。運動波及各個階層,高級官員和普通牧民都不能幸免,那些心向中國、反對獨立的外蒙古人士幾乎被清洗殆盡。1941年4月13日,蘇聯同正在侵華的日本簽訂《蘇日中立條約》,“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,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”。外蒙古實際上淪為蘇聯衛星國,但這種狀況一直沒有得到中國政府的承認。

雅爾塔會議上,美國人的提議正中斯大林下懷。斯大林羅列瞭出兵中國東北的條件,第一條就是維持外蒙古的現狀,即中國承認外蒙古獨立。1945年2月11日,《雅爾塔協定》就這麼簽訂瞭。

蔣介石派兒子跟斯大林談判廢塑膠加工|廢塑膠處理工廠

這紙協定傳回風雨飄搖的中國,蔣介石大驚失色。他沒想到美國人為瞭盡快結束戰爭,會出賣盟友。

蔣介石有苦難言。外蒙古156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。除瞭煤礦、銅礦、石油等資源外,外蒙古的圖拉河流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金產區之一。丟失這樣的地盤,光是經濟上的賬就太不劃算。可是,蔣介石又清楚地知道,自己沒能力阻擋斯大林,美國人更是指望不上瞭,他隻能硬著頭皮派出代表團,找斯大林當面談判。

蔣介石派出瞭自己的兒子——曾經在蘇聯留學12年,並加入過蘇共,還娶瞭個俄羅斯姑娘為妻的蔣經國。1945年6月30日,一架飛機從重慶直飛莫斯科,機上除瞭蔣經國,還有宋子文、胡世澤、沈鴻烈、錢昌照等國民政府外交和滿洲事務專傢。然而,與蘇聯的淵源和情感絲毫沒能幫到蔣經國。多年後,蔣經國在《自述》中回憶瞭談判的過程——

“我們到瞭莫斯科,第一次和斯大林見面。起初他的態度非常客氣,但是到瞭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,斯大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面前一擲,隨後說:‘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?’宋院長一看,知道是《雅爾塔協定》,回答說:‘我隻知道大概的內容。’斯大林又強調說:‘你談問題,是可以的,但隻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,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。’我們既然來到莫斯科,就隻好忍耐著和他們談判瞭。談判中間,有兩點雙方爭執非常劇烈:第一,根據《雅爾塔協定》有所謂‘租借’兩個字眼。父親給我們指示:‘不能用這兩個字。這兩個字是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一貫用語。’第二,我們認為,所有問題都可以逐步討論,但是必須顧及到我們國傢主權和領土的完整。”

爭執的結果,斯大林同意不使用“租借”二字;但關於外蒙古的獨立問題絕不退讓。雙方針鋒相對,談判陷入瞭僵局。

第二天,宋子文發電報給蔣介石,匯報談判情況,並建議蔣介石考慮這樣幾種方案:一是同蘇聯訂約結盟,允許蘇聯在外蒙古駐軍;二是外蒙古實行“高度自治”;三是外蒙古擁有自主的軍事、內政和外交權力,但不同於蘇維埃各加盟共和國的性質。

蔣介石沒有馬上答復宋子文,而是讓蔣經國以私人身份去看望斯大林,試圖對斯大林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。

誰料一見面,斯大林便開門見山地問蔣經國:“你們為什麼堅持不讓外蒙古‘獨立’?”蔣經國回答:“你應當諒解,我們中國幾年抗戰,就是為瞭要把失土收復回來。今天日本還沒趕走,東北、臺灣還沒有收回,一切失地,都在敵人手中,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,豈不失卻瞭抗戰的本意?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,會說我們‘出賣瞭國土’。在這樣情形之下,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,那我們就無法堅持抗戰,所以,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並給俄國。”

斯大林回答說:“你這段話很有道理,我不是不知道。不過,你要曉得,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,而是你要我來幫忙。倘使你本國有力量,自己可以打日本,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。今天,你沒有這個力量,還要講這些話,就等於廢話!”

接著,斯大林講述瞭外蒙古一定得獨立的理由:“我之所以要外蒙古,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。”他拿出瞭地圖,指著說:“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,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,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,俄國就完瞭。”

聽到這話,蔣經國試圖從國際格局和各國實力對比出發,力證蘇聯無後顧之憂。斯大林不耐煩瞭,直接地表示:“非要把外蒙古拿過來不可。”

跟斯大林談不下去,蔣經國又去找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。彼得羅夫也勸中國政府妥協:“外蒙古實際上已經獨立瞭,中國政府隻是需要承認既成事實。如果中國堅持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地位,我們就沒辦法談下去瞭。”

彼得羅夫說得沒錯,一直到1945年7月9日,雙方談到第四回合,蘇聯在外蒙古問題上仍然非常強硬。蔣介石決定妥協,他提出的三個條件是:第一,保證東北領土主權完整,中蘇共同使用旅順和大連兩個港口,期限二十年,港口和鐵路的所有權歸中國所有。第二,阿爾泰山脈為新疆一部分。第三,蘇聯隻能援助國民黨,不能援助共產黨。作為這三個條件的交換,蔣介石表示:“中國政府願在擊敗日本及上述各項由蘇聯政府接受後,同意外蒙古獨立。”

蔣經國對蔣介石的這番指示又做瞭補充說明,“同意外蒙古獨立”還必須經過公民投票。如果外蒙古公民投票結果傾向於獨立,國民政府才能承認。

斯大林同意瞭這些要求。1945年8月9日,蘇聯出兵中國東北;8月14日,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在莫斯科簽訂,宋子文拒絕簽字並提出辭職,王世傑接任外交部長,代表國民政府簽署瞭這份條約。

隻差一天便是勝利

歷史總是有令人嘆惋的錯失。就在這紙條約簽訂的第二天,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。美軍投下的原子彈,使日本投降的時間遠比預料中來得快。假如蔣介石能捕捉到時局的變化,假如蔣經國還多堅持一天,外蒙古的命運或許不會如此。

但歷史無法假設,條約既成,無可挽回。1945年10月20日,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,蔣介石派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前往“觀察”,並特意叮囑道:“隻是觀察,不得幹預,也不要發表任何言論。”

“觀察”這場公民投票實際上已經毫無意義。外蒙古被蘇聯控制瞭長達20年,反對者都被肅清,國內早就蘇聯化瞭。雷法章“觀察”到的投票情況是——“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,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下,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獨立與否,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。”外蒙古方面宣佈:參加投票的有487409名公民,一致贊成外蒙古獨立。

1946年1月5日,國民政府發表公告,承認外蒙古獨立。

新中國成立後,內部百廢待興,外部一片孤立,國傢想要生存,就必須得到蘇聯的援助和社會主義陣營的承認。1950年2月,中蘇兩國簽訂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》,中國承認瞭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。

本文來源:環球人物 作者:呂文利

責任編輯:安梁_NN2061

塑膠熱融押出
arrow
arrow

    plt153vh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